结尾处为了凸显黑泽明自我的理想主义情怀,不惜牺牲全片的内容配比,在应当有一次激烈冲突的地方,放置了一次以人物转述为主的悬疑段落,用说的方式表明导演自我的心声. 主角的对决退居了幕后,三人言语上的拉扯成为了观影者最有代入感的方式,以此来审视自己的内心,随之而来的断绝关系,更是一次宣言,一次与暗黑诀别的割腕. 在电影上来说,最后段落除去黑暗结尾的冲击力度,其他方面并不是合格的,特别是在诉求方面,导演的个人心声大于了前面整体构建的内容走向,特别是真实西幸的走向前来,显得他极为工具化. 而在用说还原结局的说法,虽然教育意义足够多,但观赏度却打了折扣,因此只能在此处增加表演力度,所以我们就看到了当时三人的大量情绪起伏与肢体动作. 与好莱坞不同的是,黑泽明未使用大团圆的结局方式,但在情绪引导是两者是殊途同归. 倘若讓人親眼目睹一切矛盾孤獨悲傷分別背叛等不幸因子的情愫在同一人物事件上集中爆發. 絕大部分人只會在短暫長吁短嘆之餘順帶著感慨生活還算美麗就完結了. 情感的共通或說共鳴很多時候是很困難的事情,這需要基於相似的經歷,就像被人說從小生活在蜜罐裡的孩子就一定會很幸福嗎?沒有經歷過餓肚子的痛苦的人理解不了能吃飽飯就可以獲得的快樂. 我沒有辦法體會美麗的每一聲嗚咽,但是這總讓我去聯繫自己的生活. 長春或上海,只是從一個牢籠逃到另一個更大的牢籠裡去,事情不會因為逃避變的更簡單,生活也同樣不會因為因為個體的痛苦嗚咽就片刻變得溫柔體諒.